Home >Research >Rising Star

Rising Star

科研新星——王存

日期:2018-08-29

       我是王存,201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肝癌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通过三年的博士学习,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并对肝癌的研究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2012年7月,在拿到博士学位的第一个月,我非常荣幸地加入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肿瘤微环境研究组(课题组长:覃文新研究员)。在开始的三年多工作中,重点分析了热休克蛋白Clusterin和HSP27在肝癌转移与耐药中的作用,探讨了潜在的分子机制,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并受邀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发表综述,同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面上项目的资助。在课题组日常工作中,积极参与并协助导师指导研究生,系统地解析了多个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候选抑癌基因(如RCAN1.4、LIFR、FBP1和ASS1等)。随着自己的不断积累和成长,近年来连续获得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和卫生系统优秀青年人才计划等人才项目资助。

微信图片_20180411135403.jpg

       2016年,受益于单位优厚的青年人才培养计划资助,我前往荷兰癌症研究所进行为期三年的在职博士后工作。基于目前进展期肝癌无明显可靶向突变及有效治疗策略的现状,运用基于CRISPR-Cas9的功能基因组学筛查技术探索肝癌治疗新策略。通过该技术发现CDK7对肝癌细胞存活和增殖具有重要作用。使用CDK7抑制剂THZ1处理肝癌细胞株,发现部分c-MYC高表达肝癌细胞株对CDK7抑制剂非常敏感,该研究首次将高通量CRISPR-Cas9筛查技术应用于探索肝癌治疗策略研究,相关结果已于2018年3月发表于Cell Research,为肝癌防治提供了新思路。同时基于协同致死理论(synthetic lethality),发现仅p-ERK阳性的肝癌患者才能对sorafenib和MEK抑制剂的联合运用具有较好的反应性。这一研究揭示了目前临床试验阶段运用sorafenib联合MEK抑制剂治疗进展期肝癌疗效不佳的原因。该研究目前投稿至Journal of Hepatology,受到了审稿人的高度评价。在此基础上,在博士后导师René Bernards和覃文新研究员的指导下,提出首先诱导肿瘤细胞进入一个中间状态,该状态下的肿瘤细胞可能存在某些获得性弱点(acquired vulnerability),再根据该特异性弱点进行二次干预的治疗模型,我们将此模型称为“one-two punch”模型。这一原创性研究在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和荷兰癌症研究所双方联合支持下有条不紊地进行,有望在今年发表具体的研究成果。基于在该领域获得的研究成果,我受邀在Hepatology发表评论文章,针对运用CRISPR-Cas9全基因组筛查技术探索肝癌抑癌基因的工作做了深入评述。

       转眼间,进入肿瘤所工作已经是第6个年头,我从一个刚刚博士毕业的学生成长为青年研究组长和硕士生导师。与此同时,我更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虽然目前仍然还在荷兰工作学习,心里却一直牵挂国内的工作。在后续的工作中,除了完成本职科研工作外,我将努力促进上海市肿瘤研究所与荷兰癌症研究所的长期合作,同时也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将这几年所学的先进技术和知识转化为肿瘤所切实可行的研究平台。

ICP备案号:沪ICP备15036656号-1 版权所有:上海市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