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举办建所60周年肿瘤高峰论坛
日期:2018-10-28砥砺奋进六十年 创新发展再出发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举办建所60周年肿瘤高峰论坛
60年栉风沐雨,60年薪火相承,时光谱奏华章,岁月倾吐芬芳。10月27日,“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建所60周年肿瘤高峰论坛”在仁济医院东院隆重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砥砺奋进 创新发展,由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和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
中国工程院院士、肿瘤所名誉所长顾健人,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党委书记黄红,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徐学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吴正一,仁济医院院长李卫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党总支书记、仁济医院副院长戴慧莉主持开幕式,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胜利,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红阳,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焕明,中国科学院院士谭蔚泓,仁济医院原院长范关荣,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郭莲,上海健康医学院副院长孔宪明,国家卫健委科教司实验室处处长邢若齐,上海市卫生计生委科教处处长张勘,长宁区卫计委主任葛敏,长宁区卫计委党工委书记池捷,同济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部原主任傅继梁,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院长陆健泉,仁济医院副院长房静远,上海交大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刘俊岭,以及肿瘤所历任领导、海内外所友嘉宾、重点实验室外聘研究员、合作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在职和退休职工、研究生等300余人出席。
戴慧莉书记简要总结了肿瘤所六十年的风雨历程,并对肿瘤所未来的发展及站位提出新的展望。她说,肿瘤所如今的发展源自老一辈的辛勤耕耘,更离不开上级单位的支持与指导。今天是肿瘤所建所60周年的大日子,肿瘤所将依托院所融合的综合优势,进一步强强联合,促进学科交叉与协作,不断提升科研竞争能力和研发水平,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肿瘤研究中心,为推动我国肿瘤研究事业的进步再立新功。
中国工程院院士、肿瘤所名誉所长顾健人分享了肿瘤所一甲子的风雨历程——从建所初期,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与交大、交大医学院共建,直至如今与仁济医院的院所合一,他向所有给予过肿瘤所帮助与支持的各位表示衷心感谢,并亲手赋诗表达了对肿瘤所深厚的情谊,期望肿瘤所从此踏上新的征途,展现出新的生命、新的活力、新的前景!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院长李卫平在发言中肯定了院所合一以来取得的良好成效:通过融合协作,院所双方已实现人才共育、学科交叉、资源共享,有效地发挥了医院临床资源优势和研究所的基础研究优势,基础与临床学科的交叉协作持续深入,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推动了基因免疫治疗等一批肿瘤前沿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促进了肿瘤防治技术的创新发展。对于未来,李院长期望肿瘤所成为科研一流、人才一流、管理一流的国际一流的肿瘤研究基地,为推进我国医学创新战略和肿瘤的转化研究作出新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吴正一在讲话中说,自2010年交大医学院与原上海市卫生局共建肿瘤所八年来,双方携手并进,协同创新、资源共享和人才共育。甲子春秋,对于一个研究所来说可谓是里程碑式时刻。他表示,交大医学院会一如既往关心和支持肿瘤所的发展,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推动上海市卫生事业的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徐学敏回顾了上海交通大学与肿瘤所之间血脉相连的深厚情缘。她希望肿瘤所能以建所60周年为新的起点,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不断加强与交大在科研、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医院的临床基地作用,实现肿瘤学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的有机融合,实现共建共赢。
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党委书记黄红在发言中充分肯定了肿瘤所60年来为肿瘤研究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她希望肿瘤所能紧紧抓住国家创新驱动和健康中国战略这个难得的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院所融合的优势,加快肿瘤的基础研究与转化研究,为我国医学科技事业的发展和健康中国的建设做出更多贡献。
肿瘤高峰论坛由仁济医院副院长房静远教授、交大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刘俊岭教授和仁济医院心内科主任卜军教授共同主持。本次论坛聚集了国内医学、生物界众多“大咖”,共话肿瘤研究的最新进展,与会的国内外著名教授及学者就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探讨。
华大基因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焕明作《基因、基因组、基因组学以及癌症组学》学术报告。报告指出,人类基因组计划培育了一项新型测序技术,通过提供单细胞DNA组学和RNA组学测序以及图像组学和人工智能等其它相关技术,对整个生物医学领域产生了重大意义。更重要的是,在“共需,共有,共为,共享”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精神指引下,人类基因组计划孕育了一种新的合作文化,并且树立了一个全球合作的优秀典范。
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谭蔚泓作《肿瘤的分子基石》学术报告。他介绍了在核酸适体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特别是在分子工程、癌症生物标志物、纳米生物医学及诊疗学中的应用。这些崭新的分子工具为分子医学和转化医学的更深入发展建立了一个革命性的科学平台。
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高维强以《上皮间质转化及免疫微环境在前列腺癌治疗抵抗中的作用机制》为题,阐明了上皮间质转化对于前列腺癌干细胞及治疗抵抗的形成至关重要。其团队已经筛选出一个能够有效抑制前列腺癌上皮间质转化及治疗抵抗形成的小分子药物。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红阳作《肝癌标志物研究进展》压轴学术报告。她指出,肝癌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单个分子标志物在肝癌诊断中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多种标志物联合或基因表达分型将是临床检验中极有前景的替代方法。应用多种高通量技术(基因表达芯片、蛋白质组学及microRNA芯片等),可整体并系统地监测肝癌发生发展中各种分子变化特征,进而发掘出新的标志物群和特异靶点,为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论坛期间,上海市肿瘤研究所还举办了一场凝心聚力、欢乐喜庆的建所60周年庆典大会,用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回忆峥嵘岁月,讴歌新时代,展望璀璨未来。在采访环节中,5名与会海内外所友分享了各自研究领域的情况,并对肿瘤所的发展送上了期望和祝福。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以下简称“肿瘤所”)成立于1958年,隶属于上海市卫计委。1980年被确认为世界卫生组织癌症预防与控制合作中心。1985年国家计委批准筹建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1987年通过验收并对外开放。1996年与上海市科委共建基因治疗研究中试上海基地。2003年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建上海交通大学肿瘤研究所。2010年,与仁济医院实现院所合一。六十年风雨兼程,几代人艰辛跋涉,上下求索,一批批科研工作者用他们的智慧与汗水,推动肿瘤所从最初的两个研究室发展成如今集科研与教育于一体、多元化、现代化的国家级肿瘤研究基地。肿瘤所多次荣获国家和上海市各级人才计划,培养了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上海市领军人才和上海市东方学者等一大批高水平学科人才,有力支撑了我所科研工作的不断创新发展。近年来,在“人才强所”战略引领下,肿瘤所致力于CAR-T等肿瘤治疗前沿技术的研发,并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效,整体水平处国际领先,推动了国际肿瘤治疗手段的创新发展。